张振明:我与深圳空管的“成长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家口 张振明 张振明:我与深圳空管的“成长之路” 

张振明:我与深圳空管的“成长之路” 

2024-06-19 1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427680004424MHB02B330C001_b.jpg 

  “澳航182,修正海压1019,地面风170,3米秒,可以落地,跑道15”。

  “海南7235,跑道外等待。南方3159,可以滑出”。

  记者来到深圳机场新塔台上,看着空管人员这样在蓝天白云间指挥着起起落落的飞机。深圳自1992年开航以来,深圳空管人以他们特有的坚持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深圳空管站管制运行部主任张振明,他是20年前深圳空管站正式招收的第一批管制员之一。提起自己指挥飞机的经历,张振明感慨地对记者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了民航,成为一名管制员。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转眼却已经从事这个职业20年了。”

  管制员成长之路

  记得报到第一天,张振明几经周折到了机场,看见一辆黄黑格子相间的小车里下来一个人热情地欢迎他,后来才知道那是时任深圳航管站调度室主任的张建。在路上,他问张振明想去哪个岗位工作。张振明看着高高的塔台,毫不犹豫地说:“我要成为塔台管制员!”

  就这样,张振明走上了一条“标准式”的管制员成长之路。

  最初的深圳塔台,只有一个管制席位,每个班组有两名管制员值班,整个塔台也才有七八名管制员,每天五六十个航班,基本没有夜航。工作时每名管制员都是既负责对空指挥,又要协调、通报,用一句话说就是“都是多面手”。那个时候,空管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比如进程单就是手工填写。“刚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到塔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天的航班进程单手写好,按时间顺序摆好。”刚工作的年轻人都会争着干这个活儿,大家都争着上席位,都想尽快放单。

  塔台的管制员24小时在岗,虽说工作环境现代化程度高,但工作台由四面玻璃围成,阳光直射进来犹如蒸笼。然而,对于管制员张振明来说,闷热还是小事,可怕的是台风暴雨天后,往往造成航班延误。遇到这种情况,工作量会增加几倍,需要不停地通报情况,发出指令,一天下来,都说不出话来了。

  不过,对于他们这一批管制员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还是学习资料的匮乏。那时候,学习用的培训资料都要自己到处搜集,甚至一些资料还要去出版社订购。张振明拿出了一本当时四处奔波才购得的《捷普逊航图汇编》。记者看到已经泛黄的图册上,写满了他当年学习时留下的标注。

  “安全源于时刻警惕,事故出于一时麻痹”,这是20年前的深圳空管人最熟悉的警示标语,一直悬挂在塔台管制室楼梯口。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是深圳机场通航后的主要目标。

  创新推动进步

  自1998年开始,深圳空管站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变革期,开始了以“创新”为战略重心的跨越式发展。

  张振明回忆,1999年,深圳空管站自行研发的FIPS系统投入运行,实现了航空电报、航班计划的自动化处理。2003年,深圳空管站开发出国内首套电子进程单,荣获民航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无不为日后的航班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取得了成绩的深圳空管人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无论从管理上还是技术设备上,“敢于尝鲜”的他们以“深圳速度”在不断前行。

  国内第一套《塔台运行手册》的制定,为空管行业规范化管理做出了大胆尝试。在2006年由民航局组织的全国首次“安全审计”中,深圳空管人以高分通过,而“手册”这两个字也成了深圳空管的又一张名片。“特殊目视直升机航线”“塔台管制地带”一个又一个源自深圳的名词在空管行业生根发芽,至今还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2006年开始的“双跑道”运行筹备,又为深圳空管人出了一道难题。“双跑道”意味着更快速的航班量增长,意味着运行模式的极大转变,更意味着深圳空管人将面临航班保障的一次重大变革。

  困难面前没有人退缩,没有人犹豫。“依托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深圳空管人提出了自己的目标,认准了前进的方向。于是,深圳空管实行“绩效管理”先行,以QSMS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大管理力度,推动科研创新,并用了7年的时间,大力开发“协同决策系统”(CDM),开创了航班运行保障新模式。

  自2011年9月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试验运行以来,这套系统经受住了台风等恶劣天气的考验,在航班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使航班地面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总体延误时间缩短了1/3,航班放行正常率大幅提高。

  面对成绩,张振明说,深圳地方政府对于深圳空管站的理解和支持,是推动深圳空管站大步前进的重要因素。

  曾有业内人士说,深圳市政府为民航空管项目研发和人员培训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买回国外最先进的设备,打造软环境,组织空管人员前往美国参加培训,带回了创新的思维模式。

  以青春见证发展

  而今,深圳空管的老塔台在见证了22年沧海桑田后光荣退役,深圳空管站新塔台也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这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令张振明非常自豪。

  2013年11月,深圳空管新塔台从隔离区外搬到了两条跑道中间,高达99米,视野也更开阔,顶上还有一个圆圆的帽子——场监雷达,可以对机坪地面运行情况实时监控。

  记者站在新塔台上,放眼望去,当年的烂泥滩涂已经填海西扩成了平整的新跑道和滑行道,与蝠鲼造型的现代化候机楼隔海相望的,是被誉为最美高速的沿江高速,珠江口的恢弘气势和繁忙交通一览无余。

  与张振明初当上管制员时不同,如今的塔台管制室已经有近60名持照管制员,分4个班组倒班,每个组有十三四名管制员。2014年,共保障各类飞行28.6万架次,每小时约保障航班45架次,日均起降航班784架次,月均高峰在850架次以上,日高峰934架次。也就是说,现在每小时的航班量比过去一天的航班量还要大!

  而张振明经历了深圳空管站自建站至今的大发展:连续23年安全保障航班超过350万架次,近10年的航班增长率都在10%左右,增长速度一直很快。

  方圆100公里内,香港、广州、珠海、澳门四大机场尽在其中。身处管制大厅,面对世界上较复杂的空域之一,深圳空管的管制员们正在为南珠三角乃至全国蓝天的顺畅谱写一支快乐的进行曲。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